查看原文
其他

胡志明主席与中国大使馆二三事

李家忠 走近外交 2024-03-01


  作者:李家忠


(向上滑动查看更多)

李家忠 自1956年起,先后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、北京大学东语系和越南河内综合大学;1961年进入外交部工作,1994年3月至2000年7月,先后任驻老挝和驻越南大使。


音频

正文


胡志明主席早年曾在中国从事革命活动,后来又多次访问中国,对中国很有感情。他身为越南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,作风却异常艰苦朴素,平易近人,没有丝毫“大官”的架子。凡是见过他的人,包括中国驻越南大使馆的人员,对此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象。

1965年春,我第一次到驻越使馆工作。使馆的老同志就曾向我讲过不少关于胡主席和大使馆的故事。他们说,1954年越南抗法战争胜利后,中国大使馆准备从越南北部太原省的抗法根据地迁入首都河内。当时胡主席表示,中国大使馆的人员可以在市区任何地方物色大使馆馆址,然后向他报告。近半个世纪来,坐落在河内巴亭郡黄耀街46号的中国大使馆,就是当年胡主席亲自批准建设的,至今仍被外交使团公认为河内最漂亮、最宽敞和地理位置最佳的大使馆之一。

中国驻越南大使馆

建馆后,罗贵波大使首次在大使馆举行宴会,招待胡主席等越南领导人。本来,在抗法战争期间,罗大使和越南领导人在越北根据地几乎是朝夕见面,不讲究任何外交礼节。但进城后一切都要按正规外交礼仪办事,确实不大习惯。宴会当天,胡主席和长征、范文同等领导人步行走到中国大使馆门前,但谁都不肯走在前面,彼此你让我、我让你,谦让了好半天,才一起走进大使馆。

还有一次,何伟大使在大使馆宴请胡主席。胡主席到大使馆时,并没有特别着装,仍像平常一样穿着拖鞋。宴会桌上,胡主席吃饭较快,不一会儿就放下了筷子。这时,胡主席表示想到大使馆院子里随便走走。何伟大使马上起立,要陪同胡主席一起到院子里去,胡主席执意不肯,坚持让大家照常用餐,何伟大使只好尊重胡主席的意见。但胡主席出去后,发现脚上的拖鞋只剩下了一只,于是又回到了宴会厅。大家正不明白是怎么回事,只见胡主席走到餐桌前,并弯下腰去,伸手从餐桌下面取出另一只拖鞋。这样的小事,让任何人帮助去做,都是完全应该的,但胡主席不愿惊动任何人,坚持自己去做,这种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作风,使在场的人无不深受感动。

中国驻越南大使馆是河内最漂亮的大使馆之一,这是作者(右)和同事在大使馆前的合影。(《中越关系四十年亲历》图)

1965年春夏之交,我到大使馆工作不久,中国铁路杂技团到越南访问演出。一天,朱其文大使在大使馆为胡主席举行专场演出。那时河内的天气已经很热,我看见胡主席身着越南农民常穿的褐色无领布衫,脚穿用橡胶轮胎制作的“抗战鞋”,由朱大使陪同步入会场。在场的大使馆工作人员、中国专家和留学生近200人起立鼓掌,欢迎胡主席。朱大使请胡主席在前排沙发上就座,但胡主席没有马上就座,而是挥手让大家先坐下。谁知大家非但没坐下,反而鼓掌更热烈了。胡主席面对大家,索性一下子坐在了地上。这时,大家才不再鼓掌,坐了下来。

使馆的同志对胡主席都非常敬重。使馆院内种有几棵荔枝树,其中一颗的果实分外香甜。每年摘取荔枝时,朱大使都叮嘱有关同志务必要挑选出一些最好的荔枝,首先送给胡主席。1966年,为准备“八一”建军节招待会,使馆特意从北京采购一批水蜜桃,空运到河内,也是先挑选出最好的水蜜桃,用红色玻璃纸包好并系上红缎带,送给胡主席。

平时,使馆还负责向胡主席提供熊猫牌香烟、崂山牌矿泉水和由北京特制的燕麦片。胡主席用时都十分节约,一支香烟要分两次吸,吸到一半时,便将其放到一个盛放青霉素注射粉剂的小空瓶里,让其自行熄灭,过一会儿再吸另一半。对矿泉水,胡主席也要求改成小瓶装的,因为一次喝不完一大瓶,剩下的存放时间一长,气泡就跑光了,造成浪费。此外,胡主席冬天穿的棉衣、棉裤也是在北京用浅黄色丝光府绸和丝绵特制的,来年开春,再通过大使馆送回北京干洗。

胡志明正在看一份中文报纸

胡主席不仅同毛主席、周总理等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关系十分密切,而且对蔡畅、邓颖超、康克清等几位老大姐和毛主席的夫人江青也很关心。每逢她们的生日,胡主席总要让秘书把他的贺电送到中国使馆,再转发到北京。

1968年秋的一天,胡主席让秘书瞿文烁来到使馆见我,转达胡主席的一个想法。他说,外电报道说邓颖超同志已经去世,但未见中方发布消息,不知是否属实,特来中国使馆打听一下,如情况属实,胡主席肯定要发唁电。大使馆虽从未听说邓大姐去世,断定是外电在造谣,但由于胡主席如此关心,并亲自询问,还是如实向国内做了报告。几天后,国内指示使馆转交一封邓大姐给胡主席的电报,我记得第一句话是:“敬爱的胡伯伯,我还活着……”接下去说,她现在的身体比前一段时间要好一些,还能做些工作,感谢胡伯伯的关心,祝胡伯伯健康长寿,希望有机会在北京和胡伯伯见面。

胡主席还十分关心中国留学生学习越语的情况。1965年和1966年,已有数十名中国留学生在越南正规大学学习,但胡主席提出,再为一些中国留学生开办一个学习越语的“半工半读学校”,胡主席亲自担任“校长”,朱其文大使担任“教务长”。学生共有十余人,半天在越南的工厂劳动,半天由越南的大学老师上课。每隔一个多月,胡主席便把这些半工半读学生召到主席府,亲自检查他们的学习有没有进步。这些同学毕业后,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发展中越关系做出了自己的努力,其中有两位同学曾任中国驻越南大使馆武官和副武官。

2000年春,作者和曾任胡志明秘书的武奇在胡志明博物馆前留影。(《中越关系四十年亲历》图)

1969年胡主席逝世后,他的秘书武奇和瞿文烁先后担任“胡志明博物馆”馆长,当年为中国半工半读留学生授课的老师阮辉欢曾任“胡志明博物馆”副馆长。他们继续同中国大使馆保持着密切联系。我本人曾多次参观胡志明博物馆,双方也多次相互宴请。彼此见面时的主要话题,甚至是唯一的话题,就是胡志明与中国。

胡志明的汉文诗

(《中越关系四十年亲历》图)

2000年春,新任胡志明博物馆女馆长阮氏情请求中国大使馆帮忙办一件事。她说,博物馆有四件展品已经老化,需要更新。这就是1933年胡主席在香港为躲避港英当局侦探的跟踪,化装成华人教授从香港逃往福建厦门时所穿的一件长袍、一顶呢帽、一双布鞋和一副墨镜,希望大使馆帮助解决。我立即让使馆文化处三秘彭世团去找阮氏情馆长,注意详细了解具体要求,量下尺寸,拍下照片,报告国内。外交部亚洲司领导也十分重视,指定专人在北京抓紧落实,选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,加工制作也都是最为精细。四件展品做好后,大使馆作为礼物赠给了博物馆,就像当年大使馆给胡主席送去熊猫牌香烟和崂山牌矿泉水一样。

-END-

出处 | 《中越关系四十年亲历》

作者 | 李家忠   转自 | 外交官说事儿

  图片 | 原文及网络   编辑 | 走进外交 素素




推荐阅读 /


中韩建交谈判趣闻

中国参加“伽利略计划”(上)

中国参加“伽利略计划”(下)


关注我们 /



“走近外交”订阅号

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



“吴建民基金会”服务号

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



“走近外交”bilibili

走近真实的外交故事和外交人物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胡志明主席与中国大使馆二三事

李家忠 走近外交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